<
y9h9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> 第177章
    寇准说:“多教给他几遍。”

    杨宗保一连气教了十几遍,这位是一句也没学会。寇准说:“看来你是不想学会呀,任炳,学会你也得学会,学不会你也得学会,学会了有功,学不会有罪,惹急了我要杀你的头的,我告诉你;蛮子蛮子你别闹,你的事情我知道!”

    第四十四回假作真“任堂惠”学退敌计真作假杨延昭阵前列兵

    寇准说完“蛮子蛮子你别闹,你的事情我知道”这句话后,眼睛紧盯着面前这个任炳。延昭也瞅着寇准,寇准眼盯着面前的任炳好象要从对方的脸上每一个细微表情,找出什幺破绽来,而杨延昭也瞅若寇准,是要从寇准的眼神里推测出他究竞知不知道我是杨延昭,两个人互相看了一会儿,还是杨延昭说了:“寇大人,你说这话是何意呀?”

    “我说这话是何意你自己知道,你不要跟我装糊潦!”

    “寇大人,我从未跟你装糊涂!”

    “我告诉你牛贩子,我寇准审过葫芦,问过黄瓜,打过城隍,拷过土地,假扮‘阴曹’,夜审潘洪,你都知道不?”

    “我早有耳闻。”

    “有耳闻就行,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案我没问过,我不管他什么移花接木,李代桃僵,以假当真,冒名顶糟,张冠李代,诈死瞒名,都逃不出我的眼睛,你知道吗?”

    “寇大人我知道,可你说了这么半天是什么意思,我还是没有明白呀!”

    八王心想,寇准你这是千什么呀?跟一个牛贩子耍什么威风。

    寇准说:“好吧!你不明白就不明白吧,早晚我让你明白,今天你这几句话能不能学会?”

    “我慢慢学!”

    “慢慢学不行,你要再不学会,我就给你抖落抖落。”

    “天官天人,你给我抖落什么?”

    “任炳,我问你,杨延昭充军云南的肘候,是不是在你们家住的?”

    “是呀!”

    “你们两个互相谈文论武,有这个事没有?”

    “有啊!”

    “你们两个互相学方言,你学北方话,杨延昭学南方话,这个事有没有?”

    “啊,……这个事吗……你是听谁说的?”

    “我是听谁说的,我是听杨宗勉说的,我去天波杨府给延昭吊孝,曾详细地问过宗勉,宗勉说你们两个没事就在书房里互相学话,据宗勉说,你们还都学的挺好,有时,谁一学谁,就分不出谁是谁来啦,今天,你怎么就一句活也学不会啦呢?难道说杨宗勉十来岁的孩子还能和我说谎吗?”

    延昭一听,暗想,这可是不曾想到的事,寇准竟会到宗勉那去找毛病,是啊!他是个孩子,没有戒心,容易说实话,可这一来,自己就没法再说学不会啦:“寇大人,我们学是学过,那个时候当场能学象,过后就学不象了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今天当场也学不象啦呢?一句也学不会?你给我说句痛快话,这几句话能不能学会?”

    “能,现在是和六哥学的话都忘却了,不过也能学会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行了,限你明天一天学会,后天就退韩昌的兵马,要耽误了事,就杀你的头。”

    “好!我一定学会。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宗保,明天你到店房里去教他一天,不用他再往这跑啦,他病还没好.”

    “是!天官大人。”

    八王在旁边一瞧,心想,神鬼怕恶人哪,寇准一顿训斥,这任炳他能学会了。寇准说:“好了,今天你先回去吧。”杨延昭装着强打精神站起身来,让两个伙计搀扶着回奔店房。

    这里寇准与高王等人商议,派总兵刘茂回朝搬兵,火速动身立即行动,刘茂带着元帅的书信,王爷的手谕,上马提刀,带着十几名随从人役,出瀛州,回朝搬兵去了。

    瀛州城这两天,韩昌是一日三次攻城,呼廷丕显与高帅、郑王等人轮流到城上,亲自督战,死守城池。到了刘茂走的第三天了,寇准问杨宗保:“那个任炳学会那几句话啦吗?”

    “回禀天官,昨天在店里我教了一天,看来算是免强学会了吧!”

    “他的病好啦吗?”

    “不见轻啊!”

    正说着话,人役报:“任炳到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进来!”

    差役传唤,杨延昭走上大堂,给八王、高王、天官大人见礼。

    寇准说:“任炳,你的病好了吗?”

    “我已大见轻了,只是还有些头重脚轻.走路不稳哪!”

    “你要把我那青黄汤都喝了,你就全好了!”

    廷昭心想,都喝了没病也得有病了。

    八王在旁边低声对寇准说:“寇准哪,他重病初愈,这种样子能去退兵吗?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不要紧,王爷您请放宽心,任堂惠呀,你那两句话学的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“宗保要是说一句呀,我就能够学一句,还不算太熟。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学一学我听听。”

    宗保说:“任叔叔咱学一学呀,我先说,好你大胆的韩昌韩延寿……。”

    延昭故做吃力地说道:“好你大胆的韩昌韩延寿,竟敢兴兵犯我疆土,本帅杨延昭岂能容你。”

    杨延昭这一学呀,八王低低的声音在寇准的耳旁说:“寇准哪,此人真与我妹丈相似呀,非但人象,且这声音也一般无二。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王爷呀,相似可不相同啊,真金跟黄铜相似,谷子跟莠子相似,但差的可太远啦……”

    八王叹息说:“是啊,死了延昭就再也没有延昭了。………”

    寇准说,“这两句学得不错,到时候我就让你穿上盔甲,端枪骑马,到疆场之上,说这几句话去退兵。哎!这个大枪怎么端你学会了没有?”

    宗保说:“全学会了,天官大人,我任叔叔也会练枪。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好吧!这个杨延昭有了,还缺少孟良、焦赞式的两员将官,当年韩昌一听见焦孟二将也是丢魂丧胆,他怕孟良那个火葫芦哇,可如今孟良、焦赞这两个人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,咱们这营中能不能找出两个和孟良、焦赞长得一样的人?”

    郑王说:“军师,往哪找邵幺多长得一样的人去,依我看任炳手下有两个放牛的,我被押在木笼里的时候。是他们两个打跑了番兵,把我从木笼里头解教出来的,那两个人要给他们穿带起来站在任炳的左右,活象两尊金刚,不亚于孟良、焦赞的威风。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既然有这样的人,还不赶快把他们请到这里来,我们大家都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杨延昭忙说:“天官大人,他们两个是两个愚傻之人,恐怕不行啊。”

    寇准说:“越傻越好,傻子不会说谎话,傻子不会营私舞弊,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。任炳啊,你快回店房,把那两个傻子领来,我们先看一看,能否上阵,由本军师和王爷决定。”

    杨延昭一听说:“好吧,我这就回去叫他们两个来。”

    杨延昭从知州衙门回到了仁和客店,心中暗想,要让这两个昏天黑地的人去见八王,那得教给他们说话和礼法,不然头上一句脚上一句,不一定那句惹的王爷生气。杨延昭回到店房屋里之后,就把董铁锤、宋铁棒叫来了,二位进屋之后说:“任大爷呀,叫我们两个干什么呀?”

    “跟你们两个说件大事情,现在八王千岁要招见你们二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八王千岁他是干什么能,也是放牛的吗?”

    “这个八王千岁呀,可不是放牛的,他是个大官,如今除了皇上就是他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噢,大官找我们干什幺?”

    “要你们两个跟随我一同去退韩昌的人马,如果能把韩昌的人马退掉,那八王高了兴,还会叫你们做官呢。”

    “哎哟,做官可是好事,我听说做官能发财,做官能享福,比咱放牛强,那他给官做,咱就去……”延昭说:“就这样去不行啊。”

    “那得怎么去呢?”

    “你得学会了礼节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礼节?”

    “就是懂得给王爷见礼。”

    “噢!见礼那我会,就磕头呗。”

    “光磕头不行啊,你还要说话呢。”

    “随什么话呀?”

    “听我告诉你,你见了王爷磕完头就这榉说,你说八王千岁在上,小人董铁锤、宋铁棒与王家千岁见礼。这句话能记住吗?”

    “噢,这我们记住了,这话会说。”

    “说—遍我听听。”

    “您听着,王八千岁在上,董铁锤在下……”

    六郎说:“遭了!遭了!”

    “怎么遭了?”

    “是八王千岁,不是王八千岁,不要颠倒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噢,八王啊……八王,王八,哎,差不多呀!”

    “那差多了,你要敢颠倒过来,你就犯了大罪了,八王一生气,就会砍掉你的脑袋。”

    “哎哟!这么厉害,砍掉脑袋没地方吃饭啦,好吧,我们多背两遍,可别砍脑袋。”董铁锤、来铁棒两个人叨咕了好几遍……延昭一看背的差不离了:“好吧,可以了,跟着我走吧。”带着这两个人就来到了知州衙门。到这之后,让他们俩在堂下等候,杨延昭上堂禀报完了之后,二番下堂,领着这二位往堂上走,临上堂之前,还追问了一句:“说的话忘没有?”

    “没忘。您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延昭领着董铁锤、宋铁棒往堂上一走,两位往两旁一看,大堂站着很多的文官武将,一个个锦袍绣带,盔明甲亮,只看得二人眼花花、目晃晃,往上边一看,正当中坐着一人,正是八王千岁,头上戴远游冠一顶,身上穿四爪龙袍,腰横玉带,足蹬朝靴,兰绺墨髯飘洒胸前……延昭低低的声音跟董宋二人说:“快跪下磕头,正中那位就是八王。”